近期微博上接连上了热搜的两个词是“内卷”和“躺平”,前一阵刚被“内卷”洗脑,现在“躺平”又被一些年轻人吹捧上天。

不太关注时下新闻的人应该不太清楚“内卷”和“躺平”是什么意思。“内卷”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夺取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被叫做努力的“通货膨胀”。而“躺平”同样是网络用语,它指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事情,都不会有任何反应或反抗,一切顺其自然,顺从心理。

内卷和躺平

“内卷”与“躺平”是当下中国90后甚至00后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一个指向“过度竞争”,一个代表“退出竞争”,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词语折射出年青一代对中国社会竞争白热化的挫折感。

“内卷”和“躺平”分别指向两个极端,那就是“恶性竞争”和“自暴自弃”。确实,现在利用恶性竞争让自己无路可退。以过度消耗自己努力为代价来换取更少的利益和价值,让现代年轻人感觉人生困境重重、广泛焦虑。这也促生了《躺平即正义》这篇文章在全网火爆起来。“不工作,解决吃饭问题就解决了一切,没钱了就工作一两个月,家里躺、外面躺、像猫猫狗狗一样躺……”这种“躺平心态”实质上是对恶性竞争的无言抵抗,他们不愿意卷入恶性竞争的浪潮,以“咸鱼”心态看待社会和生活,以寻求内心所谓的安宁。

但其实。不管是“内卷”还是“躺平”,都反映出一种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一项工作恶性竞争最后只会让竞争双方两败俱伤,“用力过猛”造成身心俱疲,不仅不会有预期的结果,还会引起心理创伤,进而产生消极心态。“躺平”心态则更不可取,因为如果对这个社会是去了进取心,迟早会被淘汰,于个人于社会都是巨大的危机。TVB的一句名台词:做人吗,最重要的是开心。问题是,穷开心只能开心一阵子,开心不了一辈子。“内卷”和“躺平”我谁不不选,我们要选择自己的路,走慢一点没关系,只要向着自己的目标一直努力,充满干劲儿,那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就没有翻越不了的高山。

二十年前的一天,在广州的一辆公共汽车上,坐在我斜对面的一位年轻的妈妈,将手伸出窗外,指着街边一位环卫工人,大声对身边五六岁的男孩说:“看啊,如果你不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就会像这个人一样没用,只能扫大街!”

今天,那位随时被人公然羞辱 的环卫工人,应该已经退休了吧。而那个被妈妈抓住一切机会激励勤奋学习的男孩,也长大了——只是不知道他正在“内卷”呢,还是已经“躺平”?

“躺平主义”近日成为中国互联网流行词。它的意思是,年轻人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维持生存最低标准,拒绝成为他人赚钱的机器和被剥削的奴隶。听上去,它就是老一代人所说的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过它更具有主动选择和反抗行动的意义,因此被称为中国年轻人的思想解放,一种无声和无奈的反抗。

这是在它之前开始流行的另外一个词所描绘的社会现象导致的一种结果。那个词叫“内卷“或者”内卷化“。作为一个学术名词,它指的是文化模式达到某种形态后,无法自我稳定,也无法转变为新的形态,只能使自己在内部更加复杂化。比如,官场的形式主义,繁文缛节。又比如,在升学压力之下的”鸡娃”(彷佛打了鸡血似的强化学习和补习)现象。这也有老一代人更能明白的说法,那就是过度竞争、低水平竞争或者囚徒困境。

我之所以指出“老一代人的说法”,是因为“内卷”和“躺平主义”本身就是在一代一代地重复。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内卷之后的躺平。我担心它们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也采用了“躺平主义”的姿态,那就是管它娘本身是怎么回事,我就是懒得去想它。

“屌丝”的怨愤去了哪里?

“内卷化”准确地描述了中国社会各方面过度竞争的结果,却容易让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忽略了其中的制度因素。 “躺平”与否,首先也不主要是人生态度或者育儿观念导致,而是社会现实早已经写就的脚本。

当年坐在公共汽车上的我,很想走过去对那位母亲说,不要教孩子歧视底层人。但是,我也知道,环卫工人所受的歧视,很大程度上是他们艰苦的工作环境、低廉的劳动报酬以及没有反抗的权利所决定的。如果那个孩子不好好读书,他的确可能沦落到社会底层,同样经历饱受歧视和欺凌的一生。

这位妈妈如此焦虑,想必那个男孩也曾是一个“鸡娃”。很有可能,跟大多数“鸡娃”一样,在被逼着上了各种补习班之后,再也没有学习的内在动力,最后成为“内卷”受害者,正在感叹着要实行“躺平主义”了。

十年前开始流行的另外一个词,比“躺平主义”含有更大的怨愤。那个词就是“屌丝”。“屌丝”是本来就有的粗话“XX毛”的另外一种说法,但是从贬低别人转换成自贬为主,是一种在价值观、人格尊严上的自我厌弃。

但是,我们发现,自我厌弃的“屌丝”们并没有放弃人生,而是“内卷”去做”肉鸡“,去做“屁民”,去当“韭菜”,去“996”,去做勤奋但赤贫的B站UP主,去当工作危险但报酬凉薄的外卖骑手,去做随身带着农药的货车司机……直到“躺平主义”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