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扣工资几乎是每一家公司都存在的规章制度。那么,用人单位是否有权利因为迟到扣你工资呢?答案是:没有,普通用人单位是不具备罚款权的。但是,对于类似的公司规章制度,哪些是违法的?

今天小编介绍几种2021年扣工资的违法行为,看看你自己的权益是否已被侵害还全然不知!

一、迟到扣工资

用人单位没有经济处罚权,那还属于行政机关的权力。

如果员工迟到,用人单位有权扣除未提供劳动部分的工资,余下时间要按正常劳动报酬发放。

二、实际薪资与合同不符

《劳动合同法》第18条规定:“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

三、员工离职,公司扣工资不放人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无论用人单位是否批准,期限一到立马可以走人,根本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

四、绩效未达标扣工资

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劳动者在未完成劳动定额或承包任务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无论员工有没有完成既定目标,只要员工来上班就有基本薪资。

五、“末位淘汰制”

由互联网巨头公司推行的一种“辞退”机制,本质上属于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单位首先要给予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劳动者仍不能胜任岗位的,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还要给予经济补偿。

六、公司不缴纳公积金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只要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应当依法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缴纳住房公积金。由于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也就是说,试用期同样属于劳动关系的存续期间,因此,试用期内单位也必须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公司明目张胆不缴纳公积金呢?

原因是五险背靠《社会保险法》属于法律明文规定的,而公积金则依靠《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属于行政管理,法律效力低于五险,前者不缴纳是犯法,后者则是行政处罚。

七、试用期超过6个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八、用人单位为捐赠强扣工资违法

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第4条的规定,职工有权自行决定捐款的数额,是否捐款以及如何捐款都必须出于职工的自愿,任何用人单位都不得强行扣除职工的工资。

根据《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克扣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九、入职不满一年,没有年假

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累计工作时间已满1年不满10年,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年休假15天。

年假是根据累计工作计算,而非入职某家用人单位满一年才有。

十、孕期女职工产检扣工资违法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六条规定,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问题解答》中就产前检查曾进一步解释为,女职工产前检查应按出勤对待,不能按病假、事假、旷工处理;对在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要相应地减少生产定额,以保证产前检查时间。